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

文化频道: 富有盎然诗意 营造史诗风格

文化频道
文化新闻 
富有盎然诗意 营造史诗风格
Apr 1st 2019, 00:00, by □张思涛

  《远去的牧歌》剧照
  出品方供图

  天山电影制片厂最近出品的电影《远去的牧歌》描写了新疆哈萨克族胡玛尔和哈迪夏两个家庭、三代人、四十年间的生活经历。

  "转场",是新疆哈萨克民族传统游牧生活的一个标志性行为。当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哈萨克人成群结队、扶老携幼,用牛马驮起全部家当,赶着成群的羊、牛、马、骆驼,与暴风雪奋勇搏斗,在高山峡谷艰难穿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壮美,感受到人类的勇敢和智慧,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既相矛盾又相依赖的复杂关系。影片通过描写几次"转场"过程,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改革开放40年来哈萨克人告别游牧、走向定居的历史进步和心路历程。

  影片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运用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和富有诗意的电影语言,营造出作品的纪录风格和史诗风格。编导者精心选择了许多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塑造出胡玛尔、哈迪夏、博兰古丽、羊皮别克等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命运的改变,有力地说明了改革开放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义。因此,我们说《远去的牧歌》是一部讴歌改革开放的优秀电影作品,天山厂把它作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献礼,是名实相符的。

  《远去的牧歌》在给予我们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启发我们对于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肯定社会发展、生活前进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远去的牧歌》告诉我们,从游牧到定居、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都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影片以胡玛尔老人为代表描写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依恋,但是历史进步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影片还告诉我们,在从传统生活向现代文明的进步中,必须保护人类生活环境,保持人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统一。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实际上反映了人企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无节制就会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灾难。正如影片中哈迪夏老人所说的:树没了鸟就不来了,鸟不来了蝗虫就多了,蝗虫多了草就没了,草没了羊吃什么嘛?这是影片昭示我们的一条十分朴素的真理。

  影片还要求我们尊重生命的意义。风雪交加中博兰古丽的诞生,春雨泥潭里小牛犊的出世,转场途中孩子们对安置在拴马桩上的一窝小燕子的回望,还有胡玛尔老人在定居之前将心爱的苍鹰和老马放归大自然……这些都是影片中特别富有诗意、寄寓深情的篇章。无论动物还是人,生命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对生命的尊重,要求我们保护动物,要求我们保护人类,让人们生活得更加文明、自由、幸福。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